還沒有拿到貝爾的英文食譜,但我已迫不急待依著自己的方法做了這道「焗烤茄汁肉醬捲餅」,像是結合了義大利的肉醬和法國的可麗餅,我想,這或許本來就不是巴西的傳統食物?貝爾的廚師媽媽也許在家庭料理中結合了各國的料理方式,而成了他們經常食用的家常菜?不過我這算是清爽版的,貝爾做的濃郁多了,十足的熱情巴西,但是兩個都非常美味!可以做為主食,也可以當一道菜享用,但是務必趁熱吃喔! <來自巴西與法國的美食料...
這星期教二年級學生煎美式鬆餅有兩個驚喜,一是202陳晞煎了幾片笑臉鬆餅,二是203第五組煎了兩倍份量的超完美鬆餅,每一片幾乎都一樣大,疊成一個高高的鬆餅塔,當楓糖漿淋上的瞬間,同學們在一旁驚呼:「哇!好高級喔!」真是美麗的畫面! 因為有學生反映2014年版的鬆餅直接吃沒味道,今年從善如流將配方改成較接近經典配方,糖和奶油都增加了,鬆餅也會比較鬆厚些。我自己習慣煎好會淋楓糖漿,所以仍會使用少油少糖配...
法國吐司(French toast)是北美洲及歐洲部份地區常見的早餐食物,是加入牛奶蛋汁油煎的吐司,通常佐以奶油及糖漿或灑上糖粉食用,兩片麵包中間也可塗上花生醬或果醬。但這樣的做法其實並不是法國人發明的,改天我們再來談談法國人怎麼吃吐司→法國人的法國吐司Croque Monsieur。 今日早餐:精力湯(鳳梨、香蕉、茂谷柑、甜菜啤酒酵母片、枸杞、薑黃粉、鮮奶) 、卡布奇諾咖啡、法國吐司。(首次發佈...
農曆年象徵團圓的菜很多,其中一道什錦菜(亦稱十香菜),是由十種蔬菜切絲分炒而成,不但顏色漂亮討喜,營養充足,而且什錦菜取諧音,象徵十全十美、事事如意,在年夜飯桌上是個兼顧面子和裡子的重要菜色。若是加上『如意』則是指『黃豆芽』,因為它的形狀形似『如意』。初識這道菜是當年念研究所時擔任田欣然(田媽媽)老師大學部「食物製備」課程助教,二十週課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念念不忘的就是這道『什錦菜』,深深愛上這道香...
台灣米有許多品質已不輸日本米,只要掌握好洗米和煮米的訣竅,一樣可以煮出粒粒分明晶瑩剔透的好吃米飯,若再加上自製壽司醋調味,好吃的醋飯即便不做成壽司,都還是會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呢!而漂亮的花壽司其實並不難,照著下面圖示做做看吧!你會愛上她的。 花壽司 首次發佈:2011.03.18 成品數量:約7條壽司卷材料:A.壽司飯1.米5杯2.水4~4.5杯3.米醋7...
2020年底從南韓紅到台灣的大蒜奶油麵包,一如許多邪惡的南韓美食,有著爆多的乳酪和熱量,所以觀望多時始終卻步,然那一天304晞妤不嫌麻煩地在家裡先做了麵糰發酵再帶來學校,領著組員做了這款失控的美味,讓我看了不禁也想親自動手做做看。因為大蒜奶油醬和奶油乳酪醬已經熱量爆表,所以麵包體就使用低糖低油的軟式歐包,內餡照例也減量並減糖,比較喜歡大蒜奶油麵包甜味不要過重。 假日會大量運動的早午餐才能吃這款熱量...
今年過年我第一次在屏東娘家烤「烤紅豆麻糬球」給姊姊們吃,四姊非常喜歡,她還問我配方和做法,並做了筆記,之後沒多久就收到她試做成功的照片,四姊總是能盡情享用我做的各種美食,遇到特別喜歡的,就會要我教她,而且一定會努力做成功,舉凡麵包、吐司、果醬、waffle iron(鑄鐵鬆餅烤盤)煎烤鬆餅······四姊年輕的時候遠赴中北部大都市實習和工作,休假時經常會買一些稀巧的糕點回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杏仁瓦片...
涼爽舒服的秋天,是最能帶來幸福感的季節。每年的11月,總會收到三姊寄來四姊親手栽種的洛神花萼,四姊總是體貼地幫我把種籽都去掉了,這可是製程中最麻煩費時的部分啊!艷紅漂亮的花萼,做成酸甜爽脆的蜜餞或軟Q的果醬都好美味!自己做的洛神果醬軟Q酸甜,不像市售多數果醬只有甜味,而吃不到水果本身的風味。因為最辛苦麻煩的部份姊姊們都已經幫忙處理了,我只需花點時間就可製作出足足可吃上一整年的美味美麗果醬,真的是好...
馬鈴薯在歐美是主食,在臺灣通常只當做配菜,最常見於咖哩飯、馬鈴薯沙拉和玉米濃湯吧!西式的馬鈴薯泥通常會加入奶油,而馬鈴薯沙拉則會加入美奶滋、鹽和胡椒調味,並且還可以添加紅蘿蔔、小黃瓜、水煮蛋、玉米粒、煎培根....等等,讓口感和營養更豐富,而因為馬鈴薯屬全穀根莖類,所以可以取代部分米麵類主食,當做早餐主食也很好,平常我習慣晚上先將馬鈴薯泥(煮法請參考這裡→焗烤馬鈴薯球)和白煮蛋做好分別冷藏,隔天早...
馬鈴薯泥是歐美的國民美食,如今也成了台灣許多家庭的家常菜,主要食材就是馬鈴薯、鮮奶和奶油,再以鹽和胡椒調味。至於奶油和鮮奶的份量,各家依喜好添加,沒有標準。記得去年比利時的交換學生梁喜在製作馬鈴薯泥時,他在約8小顆馬鈴薯泥裡豪邁地加入一整條奶油(100g),當時旁觀的義大利交換生家豪驚呼「太多了!」而同樣來自法國的子芸和孟芸,一個同聲附和家豪,一個則微笑說剛好。簡單的馬鈴薯泥看似單調,但加了黑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