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李維(Marc Levy)很會說故事,他能細膩地描述出我們不曾知曉卻真實存在的心情,或者說,我們只能感受卻說不出來的心情。這一段父親對女兒的表白,動人心弦,每讀一次,總不禁潸然淚下,卻還是忍不住一讀再讀。我知道,未來不久的一天,我也將會面臨這樣的心情;我也終於了解,為什麼當年父親要大費工程地擴建一間比他們的主臥還要大的房間,只為已經出嫁女兒的短暫歸來。 「….妳能不能前後整整七年把自己奉獻給...
「如果你只有一年好活,你會做甚麼?」本書作者蘇珊由於得了漸凍人症,迫使她必須認真面對思考這個問題,她努力勇敢地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了許多夢想,送給親愛的家人朋友和自己許多愛的禮物,還用全身唯一能動的右手拇指完成了這本書,天哪!一年的時間居然可以做這麼多事!我們一般人大概因為少了時間的急迫性,總以為來日方長,常把心力浪費在無關痛癢的人事物上,虛度光陰。想做的事不要等,馬上就付諸行動,畢竟,人生無常。瘋...
「為時已晚的幸福」:老人家在發現癌症前的每一天,始終過著自由又充實的每一天.....本書作者中村仁一是任職於老人安養中心的醫師,經年累月地經歷老人家們的死亡,加上自己也邁入「人生賞味期限快到了」的七十多歲,因此自1996年起組織了「思考自己之死的集會」,他認為「唯有透過死亡的觀察,活著的人才知道要怎麼活,才可以讓自己死的恰恰好,不會太早、也不會太晚。平常要怎麼活,才可以讓自己死得很安詳;平常要怎麼...
該怎麼老?怎麼走?「父母的老病,讓我們提前看見生命的無常,提醒我們必須思考自己的老後,原來,到了最後,他們(父母)還在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教導。」(李艷秋)五年前,看著 90歲的父親在加護病房待了21天,歷經插管、鼻胃管、導尿、洗腎...,過程中,意識清楚的父親不斷要求要「回家」,我們卻無能為力,一心以為醫師能治癒父親。父親離世前幾天醫生還提出要做氣切,還好母親堅決反對,才未讓父親多受苦。拔掉插管改...
「烹飪」對我而言,原本是一件快樂開心的事情,但自從接下為重病母親備膳的重任之後,每天戰戰兢兢地待在廚房裡,費盡心思煮出來的餐食,母親卻經常只吃了幾口、甚至一口就停箸,我摸不著母親的喜好,她對於自己想吃甚麼也說不上來。「好好吃」這件對一般人而言最簡單平凡的享受,卻成了母親和我最大的夢靨。我不斷地深陷沮喪挫折當中,甚至一度好似失去味覺,整個口腔乾澀苦麻,幾乎嚐不出食物的味道。就這樣,跌跌撞撞摸索了近兩...
許多事情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很難真正理解箇中滋味,譬如「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