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靜說這款蛋糕比巧克力可可瑪芬更好吃,其實我也這麼覺得耶!我讓幾個只有一節課的三年級班,在五月的第二個星期烤了這款蛋糕與家人分享。檸檬皮讓蛋糕增添了濃郁的檸檬香氣,檸檬汁則調和了乳酪的味道,顯得淡雅芬芳不膩口。故意將表面烤得金黃酥脆,許多學生都愛極了趁溫熱時享用的這種外酥內軟的口感呢! 檸檬乳酪小蛋糕 成品份量: 底直徑4cm高5cm上緣直徑7cm馬芬杯 28~32個 材料:...
客家麻糬(粢粑)是客家人有喜慶聚會時必備招待客人的點心,一大糰麻糬放在花生粉裡,大家輪流邊剪邊吃,邊吃邊聊,熱鬧歡樂極了。傳統的客家麻糬是把蒸熟的糯米放進大石臼裡舂打,即所謂的「打粢粑」,但現在恐怕已經很少見了。其實我們平常在家就可以用電鍋少量製作,超簡單快速方便,而且美味程度一點都不遜於西式糕點。除了沾花生粉,沾芝麻粉、紅糖、黃豆粉也都很好。有些人會把蒸好的糯米糊放進塑膠袋裡揉出Q度,但是我不喜...
猶太貝果是少數我會教學生做的麵包之一,因為製程相對較短。但日式貝果對發酵的要求就比較高了。繼上週的原味日式貝果(Bagel),今天繼續參考寶春師傅的食譜試做芒果貝果,有了台灣在地好食材「無糖愛文芒果乾」的加持,清潤香甜,直接吃、不需要夾cream cheese就美味極了!口感就如寶春師傅形容的「咬勁十足,皮軔內軟」。先生說「有專業水準,可以拿去賣了!」這都要感謝寶春師傅不藏私的出書傳授啊!若要清楚...
利用雙色麵糰做出漩渦狀的小餅乾,究竟是如何辦到的呢?請看305邱庭祥的示範→影片中最前面的照片為一年級多元選修同學的作品詳細食譜請參考→漩渦小餅乾以下為305班作品
「皮酥內軟還能玩各種餡料變化,不油不膩的可愛小圈圈」,吳寶春師傅這麼形容貝果。他花了很多時間才研發出心目中的理想新式貝果,他說美味貝果的秘訣在於—當天攪拌、當天整形、當天烤陪,不再冷藏一夜,縮短發酵時間。不過我因為想要在一早有熱騰騰剛出爐的貝果當早餐,所以仍然在前一晚就揉好麵糰進行冷藏低溫發酵。烤好的貝果外Q內軟,不乾不燥,Q彈潤澤,用手輕輕一壓,馬上彈回原形,還是很美味呢!不同於紐約街上隨處可見...
拖鞋麵包(Ciabatta)是義大利的代表麵包之一,傳統的麵糰含水量極高,非常濕黏。這個配方我參考孟老師的食譜稍作調整,麵糰較乾燥好操作,再透過長時間冷藏低溫慢慢發酵,剛烤好的麵包外酥內軟,而且非常潤澤,好美味喔!不論是切小片沾橄欖油醋,或橫剖半做成三明治食用,都棒極了!拖鞋麵包(2片)材料:1. 高筋麵粉 150公克2. 全麥麵粉 50公克3. 糖 ...
皮酥內裡柔軟、微酸微甜微苦的的橘皮巧克力麵包,是參考《吳寶春的麵包祕笈》這本書做出來的(配方和做法我都做了一些調整),雖然外表不像書上照片那麼光滑晶亮,但是口感真的很好,無額外添加任何油脂和糖的法國麵包體,烘烤之後融化的巧克力香味濃郁,和糖漬橘皮的甜苦滋味融合得非常美妙,雖然可能因為沒有專業的蒸氣烤箱,使得表皮稍微厚韌了點。書中的說明非常詳盡,也讓人深深感受到寶春師傅真的對麵包充滿熱情,而那熱情是...
享受甜點的同時是否也能兼顧健康?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那麼,吃少一點是必要的,而在食材上花一點心思講究,也是我們想要努力的。使用大量豆腐來取代奶油和乳酪,口感和外觀都與巧克力乳酪蛋糕神似,同樣有著濃郁的巧克力味道,口感也同樣綿密扎實,但少了濃郁的乳香,味道較為清爽。先生說:「好吃!完全吃不出豆腐的廉價(???)味道耶!」兒子說:「還不錯啦!嗯,有豆腐的味道...為什麼不直接就做一般的巧克力蛋糕就好了?...
上學期末的烹飪卒業考,有一個女同學說要做很營養的餅乾,所以將許多的香蕉和地瓜泥分別加進了燕麥餅乾麵糰裡,結果餅乾烤了很久還是軟軟不酥脆。燕麥餅乾的基礎麵糰裡的確可以加進各式各樣的材料來變化口味,但以乾燥的食材為宜,例如各種堅果和果乾,如果要加入水分較多的食材,則必須少量,否則水分不易烤乾,餅乾的口感就不酥脆了。這個燕麥餅乾因為使用全麥麵粉,並且用小麥胚芽取代部分燕麥片,所以麥香十足,而且營養滿滿,...
「拉糖絲」是法國甜點中高級的裝飾技法,今天居然在平鎮高中的家政課課堂中出現!205的林宴羽在烹飪卒業考挑戰「拉糖絲佐法式烤脆糖布丁(烤布蕾)」,初次嘗試就有模有樣,真是頗有做甜點的天份!之前他不管煎玉子燒、煎鬆餅,作品都很漂亮,手巧心細,也很勤奮地把善後做好,而且做得再辛苦也還是笑咪咪的。糖與水約以3:1比例熬煮,煮至約145'C,稍降溫後,用湯匙舀起,在架高的2隻不鏽鋼筷間來回快速交錯拉出一縷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