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點,幸福的滋味(法式矛盾)

猜謎:「餐桌上最後的誘惑?」

謎底揭曉→甜點幸福的滋味。就像妙莉葉‧芭貝里《終極美味》  書中說的:「飯後甜點」只有在我們不是為了充饑果腹的時候,才能仔細品嘗它們的細緻,這個香甜柔軟的極品不是用來滿足基本的慾望,而是在味蕾上塗上一層世界的美好!像是把天堂放上了舌尖!

烹飪實習若是製作甜點,在量秤材料時,偶而會聽到有學生驚呼:「這麼多糖!這麼多奶油!會肥死喔!」我提醒他們:「『多』或『少』不是絕對值,這是整組同學的份量喔! 」即便如此,我仍然期望他們可以從親手製作甜點的經驗中瞭解到:甜點,甜點,一次真的只能吃一點點。

但是偶而還是會碰到不聽勸或懶得帶保鮮盒的學生,狼吞虎嚥急著在下課前就要把所有他分到的甜點都塞到自己的嘴巴肚子裡,令我又惱又心疼,真是暴殄天物啊!白白糟蹋了美食,也辜負了我原本希望他們能與更多人分享或享受的時間能更長一點兒的美意。

這幾年,我迷上甜點,常做甜點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孩子。詠兒出生之後,我力行育兒書上的指南,只給他「 健康的食物」:無糖、無添加的嬰兒餅乾、川燙不調味的蔬菜、麵包只吃「 馬可 先生」。糖果、餅乾、飲料、有色素的、有人工香料的,一一列為拒絕往來戶,若碰到熱情的親朋好友拿這些違禁品給他吃,我會胃絞痛。媽媽經常叨唸我:「小孩子怎麼可以不用些餅乾糖果哄?!」

詠兒約一歲多時,話還講不清楚的年紀,有一回我帶他回娘家,他與阿媽待在飯廳裡,坐在高腳椅上的他一見我走進去,竟神色倉皇地快速將小手縮藏到桌面下,那雙小手裡拿了個小波蘿麵包。我當時既震驚又心疼,我是怎樣剝奪了一個小小孩天生愛吃甜食的樂趣?!

法國人認為:「人為了吃而生存,不是為了生存而吃。」“吃”不僅僅止於生理上的健康。

郝明義的《越讀者》雖然是一本談閱讀的書,但是他對於“甜食的詮釋極好:「我們從小愛吃甜食,而父母又總會提醒我們甜食會吃壞牙齒,如果我們知道甜食的本質,是可以不必如此視為洪水猛獸的。」什麼是甜食的本質?就如提拉米蘇(Tiramisu)的原意:這道甜點的美妙,可以「把人拉進天堂」。

為了滿足孩子喜吃甜食的天性,我開始一頭栽進了甜點的美妙世界裡,2005年康健雜誌的一篇「法式矛盾」的報導,則讓我更能義正詞嚴地宣告「甜點無罪」,只要能注意「質」與「量」。飯後的這道甜點,能為一餐飯劃下完美的句點,使生理和心理都得到最大的滿足和喜悅,所以好好規律吃三餐,吃得豐盛而滿足,就不會有想吃零食的慾望,這就是法國人愛吃甜點卻又不會胖還很健康長壽的秘訣,也就是所謂的「法式矛盾」。

我們台灣人習慣在飯後吃水果,水果其實也算是一種飯後甜點(自然的甜點),這些年我除了繼續維持這個飯後吃水果的家庭傳統,偶爾也會備一些手工甜點,有時一家三口分食一塊鳳梨酥,有時一人一杯焦糖布丁或一球冰淇淋或一杯優格佐桑椹果粒汁,有時一人一小片手工餅乾或蛋糕,一點點甜,大大的幸福感,然後就心滿意足地去好好刷個10分鐘牙,距下一餐飯之間完全不會再去想望任何食物,所以,我不吃零食。
註:零食(零嘴)~指正餐以外的零星食品,非正餐小食。

甜點: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
西堤Tasty牛排餐廳甜點「香草冰淇淋佐巧克力醬」

相關文章:
與親愛的家人共享蛋糕的甜密滋味
「會肥死!」?
新口腔時代-潔牙技巧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