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天命」,讓天賦自由
前一陣子在課堂上跟高二學生介紹家政相關科系,提醒他們在未來的一年要努力找出自己的「天命」是什麼?
肯.羅賓森在《讓天賦自由 》一書中 提到 天命=喜歡做的事(熱情)+擅長做的事(天賦)
而早在1910年代美國哲學家與教育家杜威於《民主與教育》中就指出:「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而且得到伸展志趣的機會,乃是獲得幸福的關鍵。」
有學生問我:「老師,那你找到自己的天命了嗎?」
問得好!
小時候學了不少才藝:鋼琴、繪畫、書法、珠算,但那時從沒想過這些才藝跟未來的工作要有什麼關係,父母無形中傳達的觀念似乎是:興趣歸興趣,工作歸工作,興趣是休閒娛樂、怡情養性,工作要有務實的想法。直到自己大學畢業後第一年工作才體會到:從事的工作若不是自己的興趣,一想到要做一輩子,都會不寒而慄!
之前在幼保科教書,我喜歡幼兒教育,頭兩三年備課雖然辛苦,但很充實快樂。但之後連續三年以高三課程為主,雖然能夠輔導學生有不錯的升學成績,卻萌生了很強的職業倦怠感,重複不斷的複習、考試、要求學生記憶一些連我自己都質疑「為什麼要死背這些」的課本內容,無趣、乏味,如果不是因為學生很貼心、同事相處愉快,那樣的工作真是叫人〝不如歸去〞。後來因為家庭因素,轉換跑道北上平鎮高中當專任的 家政 老師,頭一兩年其實有點失落感,因為從「主科」老師變成了「副科」,原本有ㄧ群貼心的學生圍繞在身旁,變成一學期要面對四五百個關係有點疏離的學生。但隨著越敎越順手,工作也越來越快樂。
去年在一堂烹飪實習課,一個男學生突然問我:「老師,妳經常這樣一整天待在廚房裡,難道不會覺得……….」他話沒說完,但從他臉上的表情約莫可猜出那沒說完的話語可能是「可怕」、「辛苦」、「痛苦」,這個學生平時烹飪課上安分守己,但笑容不多,看的出來對烹飪似乎沒有太大熱情,所以他顯然無法體會、也很難理解我在工作上的樂趣與快樂。對我而言,做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怎麼會痛苦呢?身體與心神的勞累一定是有的,但過程中看著學生認真而喜悅的表情、也同享許多驚喜與成就感,忙完一天望著喧鬧過後又被學生收拾得乾淨清爽的廚房,會有ㄧ種寧靜而滿足的幸福感。
現在我的工作與生活緊密結合,平常讀的、看的、玩的常不經意就與工作聯結,去年母親節我逗兒子送我母親節禮物,他說不知道要送我什麼,我提醒他:你想想媽媽平常喜歡什麼呀?結果他竟然說:「食譜!」連孩子都注意到我平常最常翻閱的就是與飲食相關的書籍呢!
雖然我常感嘆:「家政」是一門深受學生喜愛,但卻不被「看重」的科目,為什麼這麼說呢?曾經有學生一聽到我是家政教育研究所畢業,馬上驚訝的說:「ㄏㄚˊ?!家政也有研究所喔?!」還曾經有ㄧ個教務主任到處跟別科老師說學生上家政課覺得像在天堂一樣,但卻又想方設法把家政課配給學科老師,還跟不樂意接受配課的老師說:「妳會煮飯吧!?(會煮飯就會、就可以教家政?)」但我已能泰然面對這樣的矛盾。
我的腦子經常會閃現教學上的新點子,課程不需因升學考試而受限於課本。
「最優的教學是:老師教得開心,學生學得好,而且很開心。」這是我努力的目標。此刻我也覺得「高中 家政 老師」是一個做到退休也不會厭倦的工作。
所以,親愛的同學,你們認為我找到自己的「天命」了嗎?
延伸閱讀:《陳之華:不是才藝,而是興趣》
一般留言